讲座主题:协商跨半球文化范式:中国与非洲的交汇点
主讲人:Keyan G Tomaselli 约翰内斯堡大学特聘教授
主持人:吴攸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
讲座时间:10月16日 14:00
讲座地点: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人文楼4430室
讲座语言:英语
主讲人: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特聘教授,SSCI和A&HCI双检索刊物Critical Arts主编。Tomaselli教授著作等身,著有《种族隔离时期的电影艺术》(1988 年、2014 年)、《南非电影中的理查德·格林:开创创作新方向》(2023 年)、《邂逅现代性:二十世纪南非电影纪程》 (2006)、《图像挪用:视觉表征符号学探析》(1999 年),并联合主编《文化符号象征研究》(Cultural Icons, 2009 年)。他是《批判艺术:南北文化与媒介研究》和《非洲电影》的创始主编,现在为联合主编。他还是《当代校园生存实录:转型狂飙中的管理主义迷思》(2021 年)一书的作者,以批判管理研究视角对现代大学制度进行了辛辣讽喻。Tomaselli教授荣膺国际传播学研究院桂冠研究员,现任南非科学研究院学术出版委员会主席,同时担任首都师范大学(北京)跨文化跨媒介研究中心荣誉教授,以及夸祖鲁-纳塔尔大学荣休教授兼名誉研究员。因对南非电影产业的卓越贡献,Tomaselli教授荣获Simon “Mabhunu” Sabela奖“英雄与传奇”类别奖项。其学术研究聚焦于皮尔斯符号学理论、受众接受分析及跨文化翻译领域,致力于在文化研究与媒介研究范式框架内开展理论应用。
讲座内容简介:过去十年里,中国学者向由约翰内斯堡大学与夸祖鲁-纳塔尔大学联合主编的《批判艺术:南北文化与媒介研究》期刊的投稿量大幅增长。随着期刊积极推动南半球与北半球、东方与西方之间的学术对话,中国学术成果及编辑工作对期刊导向产生了显著影响。一方面,中国学术界的投稿展现出对全球主流文本文化研究范式的深刻把握,这一研究路径源自于中国文学研究领域与西方基础理论、哲学体系及文化研究的对话,并在特邀主题专刊中得到了推进。此类文章着力探讨宏观认识论问题,而非拘泥于“自我-他者”的二元对立、对应关系,抑或是陷入行政化或特定语言细节的讨论。另一方面,普通刊号中则是大量的单案例研究投稿:这些研究普遍呈现出方法论上的狭隘和技术主义堆砌,主要表现为功能主义导向的话语分析、语料库语言学应用以及牵强的新闻内容比较分析。而在上述两种路径之间,还存在第三种研究类型,即关于中国与西方媒体对中国及非洲议题(包括在华非洲人群报道)的实证比较研究。本次报告将在全球学术出版价值链的语境下,审视《批判艺术》与中国学术界互动的本质特征,并且针对所筛选出的中国学者就宣言的邮件反馈进行梳理,提炼出核心主题。